抹布拼音_原本的拼音

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年级拼音教学目标是:“能读准声母、韵母 、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,正确书写声母、韵母和音节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。 ”为了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 ,现就拼音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。

  一、读准声母 、韵母和声调

语音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模仿,教学时教师要加强示范,有的时候可以略微夸张地示范发音 ,为学生呈现口形等变化 ,引导学生直接模仿,读准声母和韵母 。比如,示范e的发音时 ,嘴角向左右咧开,让学生明显地看到口形与发ɑ和o音的不同。又如,教学inɡ时 ,可以把后鼻音nɡ尽量拉长,引导学生体会in和inɡ的不同。

教师难教,学生难学	,拼音如何教学

指导学生学习声母和韵母,要作必要的发音方法指导,提醒学生口形 、舌位等的变化 。比如 ,教学声母b、p、m 、f,其中b、p、m是双唇音,f是唇齿音;b 、m是不送气音 ,p是送气音。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 ,区分这几个声母发音的不同:将一张薄纸放在嘴前发音,发b和m时,薄纸基本不动;发p时 ,薄纸有明显的颤动;发f时,上齿一定要接触下唇,声音摩擦发出。

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突破重点 。比如 ,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,指导学生在发音时手脑并用,用手势比划四个声调的调形 ,帮助学生读准韵母的声调。又如,可以把学生掌握得不好的声调用略微夸张的方式读出来,针对读三声时降得不够低的情况 ,强化练习低音,直到发不出声,锻炼学生声带变化的技能 ,改变他们的发音习惯 ,使声带能松能紧,声调可高可低。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经验,促进正迁移 ,利用学生口语中相同或相似的发音帮助读好声母和韵母,同时强化指导,减少负迁移 。

教师难教	,学生难学,拼音如何教学

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画资源,借助情境图帮助学生建立音和形的联系。教材每一课都提供了整合的情境图 ,蕴含着故事情境,借助图画中的事物提示声母或韵母的音和形。这些情境图,既可以在教学声母或韵母之前使用 ,将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桥梁,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学会称说事物,通过观察图画发现拼音的音、形等元素 ,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记忆声母和韵母;也可以在教学声母或韵母之后进一步使用 ,帮助学生借助图画巩固声母或韵母的音和形 。

  二、学会拼读音节,丰富口语经验

拼音学习的核心任务是拼读音节。教材中选择的音节,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、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常用音节。教学时不要只关注发音 ,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音节的拼读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建立联系,将发音与意义结合起来 。可以借助图画或实物,借助动作或情境演示 ,帮助学生理解音节所代表的意义 。比如《d t n l》一课的音节dǎ(打)、dú(读)、tí(提) 、ná(拿),可以让学生一边拼读音节一边演示动作,借助意义促进理解和记忆 ,建立音、形、义之间的联系。《ɑo ou iu》一课的音节“tiào”,学生拼读出来后,可以呈现“跳远 、跳高”的图片 ,帮助学生理解所拼读音节的意思,也可以让学生一边做“跳 ”的动作,一边拼读音节。本网站提供了与每课音节对应事物的图片资源 ,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 。借助这些资源 ,在发展学生音节拼读能力的同时,丰富学生的口语经验。

教师难教,学生难学	,拼音如何教学

教材中的音节,不是以射线的方式呈现音节拼读的过程,而是直接呈现带调音节 ,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学生在拼读时可以直接和音节多次见面,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,更好地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。教学时不要求学生直呼音节 ,可以让学生先从音节中拆分出声母和韵母,再进行拼读,如tiào ,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音节由t 、i、ào三部分组成,然后再使用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读准音节 。

为了丰富学生的口语词汇,每课可以适度拓展常用音节词。比如 ,学习音节ná之后 ,可以引导学生说“拿笔、拿梨 、拿抹布 ”等词语,还可以从本网站提供的补充资源中选择一些常用音节作拓展练习,提高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。如 ,《ɑo ou iu》一课,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,从补充资源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拓展练习的内容 。像与蔬菜、水果、动物 、运动有关的词语 ,可以选择一部分让学生拼读,借助图片认识事物;也可以开展游戏活动,让学生做连线游戏 ,交流喜欢吃什么水果或喜欢什么运动,或者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词语。不要机械拼读,而要多借助图片或实物等直观形象的方式 ,帮助学生理解音节代表的意义,引导学生称说音节对应的事物,不断积累口语经验。

教师难教	,学生难学,拼音如何教学

  三、在词语和儿歌中巩固音节,初步形成语感

教材在拼音部分安排了词语和富有情趣的儿歌 。词语的音节都包含本课新学的声母或韵母,都是学生能自己拼读出来的。儿歌旨在为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音节提供语境 ,帮助学生巩固拼音音节,积累语言,发展认知 ,同时也为学生的拼音学习增添乐趣。教学词语,要充分发挥拼音的作用,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字音 ,并利用课文插图和其他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。这些词语不要求书写,只要借助图画或生活经验大体理解意思就可以,不必给学生解释词语在字典中的释义 。

教学儿歌 ,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拼读儿歌中标红的音节和之前学过的其他音节。然后教师领读,学生跟读,初步建立语感。儿歌不要求背诵 ,也不用作过多的分析讲解 。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,或者对照课文插图,引导学生大体了解儿歌的意思。有的儿歌适合表演,可以让学生尝试一边跟读 ,一边做动作,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。

教师难教,学生难学	,拼音如何教学

  四、借助拼音识字,体会学习的成就感,激发学拼音的兴趣

教材在拼音部分引导学生认识汉字 ,将拼音和识字的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,学生学以致用,从中感受拼音学习的价值 ,能进一步激发学拼音的兴趣 。

要求认识的字,只需要学生会读 、会认,不要求书写 ,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。教学时鼓励学生整体识记 ,不要作具体的字形分析,也要避免用机械抄写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汉字。这些要求认的字都是在词语或儿歌中出现的,可以将识字、学词、读儿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,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或读儿歌的时候,可以顺便认读这些字 。单字成词的字,如“画 、鸡、桥” ,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,引导学生把汉字与具体事物对应起来,促进字义的理解和字形的记忆。有的字如“打、台” ,在字义上不用花过多时间,可以通过在词语中复现 、在游戏活动中复现的方式进行巩固。比如,《ɡ k h》一课 ,学了“打 ”,教师可以拓展“打字 、打扫、打球、打电话”等词语,《ɑo ou iu》一课 ,学了“台” ,教师可以拓展“阳台 、台风、台灯 ”等词语,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生字 。也可以设计“看图片找词语”“连一连”“找朋友 ”等游戏活动,引导学生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和字形的巩固。

教师难教	,学生难学,拼音如何教学

拼音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汉字,汉字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拼音。有一部分音节可以借助第一单元学过的汉字进行学习巩固 。比如 ,引导学生借助“口、手”学习韵母ou的发音,借助“耳”学习特殊韵母er的发音,借助“天 ”学习音节tiān ,充分发挥拼音和识字相互促进的作用 。

  五 、正确书写声母、韵母和音节

语文课程标准要求“正确书写声母、韵母和音节”,不要求“默写”,不要求用拼音给汉字注音 ,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。拼音的书写,重点指导学生对照四线格的位置,按笔顺正确书写;音节词的书写 ,注意让学生体会拼音标调的规则 ,把握好字母之间 、音节之间的距离。要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范例以及教师的书写,然后进行实践尝试 。书写练习贵在精,而不在多 ,要严格要求,保证书写的质量。书写作业的数量要适宜,在书写过程中 ,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声母、韵母和音节。教师要相机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,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相关推荐